三年亏损百亿之后:长安汽车2021扣非净利润转正

炒股就看,年亏权威,损百专业,后长及时,安汽全面,车扣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非净
在2018年、利润2019年、转正2020年连续三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31.65亿、年亏47.62亿、损百32.5亿的后长巨额亏损后,2021年,安汽终于迎来业绩的车扣实质性好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报道
4月27日晚间,非净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利润下称“长安汽车”)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长安汽车营业总收入1051.41亿元,同比增长24.33%,创近五年新高;净利润35.52亿元,同比增长6.87%;扣非净利润由亏转盈,达16.53亿元,同比增长150.85%;经营现金净流量22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115.17%,现金净流入同比大幅提升。
长安汽车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的改善,得益于自主板块的销量提升,使得利润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合资板块的盈利能力也总体向好。
根据长安汽车披露的销量数据,2021年全年实现销量230.1万辆,同比增长14.8%,市占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重回汽车集团第四。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6.7%,居行业第二;中国品牌狭义乘用车企业销量排名行业第二,与行业第一的差距较2020年缩小63.7%。
报告期内,长安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16.64%,较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
此外,2021年长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超200%;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为12.36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收入为1.26亿元。
在研发方面,2021年,长安汽车累计研发投入金额48.27亿元,同比增长24.51%,占营业收入比重4.59%。研发投入主要应用于PLUS、UNI等系列车型开发、全新一代插电混动车型开发、全新智能电动车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开发、智能电动数字化平台开发等。
在产能方面,2021年长安汽车设计产能205万辆,产能利用率达到67%。近三年关停并转96万辆整车、87万台发动机落后产能,新建107万辆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整车产能、60万台高效发动机产能,以及10万套新能源电池产能。
展望2022年,长安汽车力争实现产销汽车超过245万辆。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2022年,长安汽车及控股子公司投资计划为80.50亿元,持续围绕产能、研发两大领域进行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应对新能源规划加速后带来的制造和研发能力的短板,加速产品向新能源电气化切换的进程。
按照规划,到2025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计划达到400万辆,其中,长安自主品牌300万辆,含新能源销量105万辆,占比35%;2030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计划达到550万辆,其中,长安自主品牌450万辆,含新能源销量270万辆,占比60%,海外销量占比30%。长安汽车计划在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5年实现碳中和。
企业发展面临三大风险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31.65亿、47.62亿、32.5亿的巨额亏损后,2021年,长安汽车终于迎来业绩的实质性好转。
2021年,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由亏转盈,达16.53亿元,同比增长150.85%。分季度来看,2021年一季度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7.2亿、二季度扣非净利润0.2亿、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0亿、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为亏损0.87亿。
不过,与2017年巅峰时期的57.16亿元相比,依然还有较大差距。同时,面对行业发展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长安汽车2022年依然面临挑战。
长安汽车在财报中指出,2022年,行业发展可能面临三大风险。
首先是供应链风险,由于疫情持续、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部分上游原材料供给不足,供应链协作能力下降,导致“缺芯少电”(芯片和动力电池)问题仍将阶段性持续,对汽车企业在生产保供方面仍形成一定压力。
其次,原材料涨价风险。中长期来,随着全球疫情缓解,大宗商品供给有望逐步改善,但近期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坚挺。一方面,全球地缘冲突升温,推动原油、天然气、等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全球性碳排放约束及绿色转型引发市场对部分基础金属长期需求增长预期,也推动了铜、铝、锂、钴、镍等部分矿产资源价格上涨。汽车企业生产经营受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可能导致短期生产成本增加,经营压力加大。
最后,新冠疫情对汽车市场消费扰动风险。国内新冠疫情零星散发的风险尚未消除,对局部汽车市场销售形成扰动,同时对居民消费信心恢复形成抑制,导致汽车市场销量和销售节奏的波动性加大。
而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2022年长安汽车及控股子公司投资计划为80.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4,567万元,股权投资480,392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能结构调整和新品投放上,持续围绕产能、研发两大领域进行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应对新能源规划加速后带来的制造和研发能力的短板,加速产品向新能源电气化切换的进程,同时启动三电关键零部件产能集成制造能力的投入。
股权投资主要是支持自主新能源品牌、规模双提升,拓展海外市场,深化与合作伙伴的资本关系,打造可控全栈式智能化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布局。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结合经营及融资环境状况,研究制定多种渠道的资金筹措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新能源汽车待发力
“2022年公司积极投放多款电气化、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长安汽车在财报中表示,动力系统电气化成为汽车行业的确定性趋势,但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一系列的考验——
一是纯电产品全场景适应性还需提升,如北方寒冷地区暂难普及,高速或长途过程中补能便利仍有不足;二是电动车在日常使用环节中,存在二手车残值偏低、充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三是商业模式的考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向整车厂释放压力;四是上游锂镍钴等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的考验;五是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和商业落地存在不确定性,如固态电池、无钴电池、石墨烯、电池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领域,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布局,但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并不占优势。
日前,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8.2%。自主品牌中,长安新能源销量为15624辆,销量低于、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广汽埃安,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六。而3月长安乘用车整体零售量达到12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仅为13%。
为此,长安汽车加大投资补齐短板。
按照计划,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800亿元,加快构建转型领域核心能力。并实现研发人员总数达到两万人,其中智能化及软件研发人员超6000人,新能源研发人员超5000人,研发人员占比约1/4。
在产品方面,长安汽车将针对全系产品的电气化推进架构与平台体系搭建。
其中,MPA架构兼容ICE及其电气化产品,集成多元形态、多元能源、多元场景架构,已随UNI-V首发; EPA架构是面向主流电动车市场的平台架构,纯电系列产品C385、C673、长安LUMIN即将上市; CHN平台是长安与华为、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面向未来,长安汽车还将打造智能电动汽车架构SDA。
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的优势,是首个全系搭载华为HI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目前规划有4款整车产品,分别覆盖中高端主要细分市场,首款车型阿维塔11将在今年二季度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3月29日,宁德时代完成对阿维塔的注资,以23.99%的持股比例,正式成为阿维塔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在主流乘用车市场,长安汽车将推出21款全新产品,其中长安深蓝品牌5款。此外,2022年将推出C385EV、C673EV、UNI-KPHEV、UNI-V PHEV、欧尚Z6-PHEV共5款新品,国内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也即将亮相,满足主流人群品质绿色出行需求。
同时,长安汽车将进一步优化长安UNI、长安乘用车、欧尚、凯程品牌战略及定位,向电气化及电动化全面转型。商用车市场上,长安未来将推出6款全新产品,2025年前实现主流客车市场全覆盖,同时推出2款全新平台皮卡产品。
(作者:杜巧梅 编辑:张明艳)
相关文章
- 财联社11月22日讯编辑 马兰)12月,欧美国家就将开始禁运俄罗斯石油,但欧盟现在正陷在能源危机之中,让这一次的制裁戏剧性地带上了“悲壮”的色彩。相比于欧盟时不时地嘴硬,同为制裁方的英国虽然也坚称将切2025-07-06
2022双11看点:“猫拼狗”升级打法守擂,抖快提前布局攻擂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随着天猫、京东等平台第一波战报的出炉,第十四届双11大战的火药味渐浓。天猫公布的数据显示,双11开卖1小时,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其中国货品牌占比过半,成为一大亮点;淘宝直播场观2025-07-06政策暖心、服务贴心、工作安心 各地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各地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暖心 服务贴心 工作安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③)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2025-07-06- 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刘欢)国考报名已经到了第9天,进入最后时段,部分职位竞争比已超4500:1,但仍有职位报名停留在个位数。国考报名迎来高峰期,备考也将进入倒计时30天。为何仍有考生持观望态度?最后2025-07-06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6
冯柳减持医药,退出人福医药、华润三九前十大流通股东,减仓同仁堂、羚锐制药、大参林、益丰药房、南微医学
私募十大重仓股出炉:、、位居前三华夏时报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收官,各大明星百亿私募的持仓情况公之于众。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共有1284只私募产品登上了107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但期末持股2025-07-06
最新评论